產品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零部件企業進入整車配套體系的三條路中國乃至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特別是就中小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研發、如何進行自主創新和加強市場競爭力等話題,展開了探討和交流。 配套體系難以打破 中國汽車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許多跨國公司紛紛進入我國建立合資公司,為其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也相繼進入。這些外資零部件公司在隨整車企業進入中國的同時,極力維持原有配套體系,外來企業很難進入整車配套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建龍博士在會議上發言時表示,跨國公司配套體系的嚴密有其客觀原因。很多整車企業在最初設計車型的時候就與配套廠家進行同步研發,長期的技術合作,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相通的文化使他們的關系愈加緊密,外來者若要打破這種壁壘自然不容易。“我們不要簡單指責,而是要積極謀求出路。” 廣州汽車集團零部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曲明先生也深有體會。他說,整車廠對原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配套體系以外的零部件企業要想參與其中,必須犧牲利潤、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如何進入整車配套體系?專家指出三條路。 第一條路:積極主動 尋求合作機會 楊建龍表示,國內零部件企業若要獲得更大的發展,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利用本地化優勢來進入跨國公司的配套體系,應該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李曲明以實例印證了這個觀點。據李曲明介紹,在廣州汽車集團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廣州本田的配套體系已經比較完善,原配供應商先行一步進駐廣州,設立了工廠。因此,該公司便錯過了與廣州本田配套和同步發展的機會。面對各種困難與壓力,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獲得整車廠的支持。于是,他們積極與整車廠溝通,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掌握整車廠本土化配套的準確信息,為開拓配套項目創造先決條件;另一方面,他們主動出擊,積極參加政府主辦的對外招商引資活動,用政府的招商平臺有效地向整車企業介紹廣東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形勢及廣州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機會,主動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企業提出合資意向,不失時機地謀求合作。這種積極主動的方法也使他們取得了卓著成效。 第二條路:依托自主品牌的發展 有專家認為,自主品牌整車發展的帶動作用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的動力之源。楊建龍博士指出,如果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在研發之時能夠帶動零部件企業參與,將為零部件企業帶來戰略采購環節上的機遇。他說,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值得努力的過程。 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李萬里對此表示贊同。他指出,我國零部件產業經多年努力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發展帶動了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如今,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涉足車身、發動機、變速器等需要較高技術和開發能力的領域,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一些民營企業家敢于出資發展零部件產業,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的區域性發展成績顯著。很多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不但在汽車后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不斷打破原有的配套體系,擠進配套市場,出口業績也在逐漸增加。 第三條路:降低成本 提高品質 如今,QCD(質量、成本、準時交貨)已經成為整車企業評價零部件企業管理水平的指標。李曲明表示,全球采購和模塊化供應的趨勢從各方面提高了對零部件企業的要求,為了保持與整車企業同步發展,適應未來發展趨勢,零部件企業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 “創新和競爭是兩兄弟。”廣州基業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總經理夏頂基說,“正是依靠較高的產品質量、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完善的服務,我們公司才能在市場競爭中逐步發展壯大。” 楊建龍指出,擁有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品質,是提高競爭力的保證。他強調,對于一部分零部件來說,整車廠在采購過程中并不是最看重成本,而是看重技術專利和核心技術。面對國際化趨勢,中國零部件產業只有占據技術高端,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也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努力,就有可能突破,如奇瑞、吉利等就做到了。他們用比國外低得多的投入,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零部件企業也是如此,只有掌握先進技術,才能搶占配套先機。”他說。 本文共分
1
頁
上一篇新聞:丹陽市新橋鎮努力打造“中國汽配城”下一篇新聞:產品設計需要考慮的16條原則 |